辽宁东港草莓院士专家工作站由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承建,于2013年12月挂牌成立。院士专家团队由束怀瑞、陈温福2位院士和张运涛等5位国内外专家组成。
一、院士专家工作站基本情况
(一)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目的和意义
东港市是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是中国草莓第一县和辽宁省“一县一业”草莓示范县,“东港草莓”证明商标2011年跻身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目前品牌价值达30.57亿元,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壮大东港市草莓科研实力,加强草莓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提高东港乃至全省全国草莓生产的科技含量,市委市政府决定由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承建辽宁东港草莓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国内外知名草莓院士专家作为工作站技术顾问,定期驻站开展草莓科研与技术指导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一是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壮大科研实力,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二是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优化专业队伍,提升人才档次;三是有利于扩大国际技术交流,吸引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入驻创业;四是有利于提高东港草莓的对外知名度与影响力,巩固和加强“一县一业”草莓地位。
(二)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工作内容
1.引进国内外草莓新优品种及先进草莓生产技术;
2.自主培育适宜本地生态条件的新优品种,实现不同栽培形式主栽品种的及时更新换代;
3.对草莓研究院科研基地建设及先进设施装备提供科学指导建议;
4.在草莓研究院科研基地开展草莓科研工作;
5.培养本地专业人才,开展学术交流与技术研讨。
(三)院士专家团队简介
辽宁东港草莓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束怀瑞、陈温福2位院士、张运涛等5位专家为技术顾问。
束怀瑞,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山东省园艺学会理事长、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副团长、林果分团团长、山东省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园艺学科组副组长。《果树栽培生理学》主编,发表果树根系、碳氮营养等主要学术论文30余篇。2009年获何梁何利奖,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功勋科学家。
陈温福,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辽宁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水稻专家组成员,中国农技推广学会理事,辽宁省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稻科学》、《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
张运涛,果树学博士,现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草莓资源圃和北京市林果所草莓课题组主持人,兼任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理事长,北京农学院果树学专业导师。研究方向为草莓资源育种和栽培。1982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果树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主讲果树学和果树专业英语等课程,先后在《Acta Horticulture》、《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等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译文60多篇,主持或参加各项课题30多项,撰写专著13本。
Antonio Ruffo(安东尼奥·罗福)-——意大利zanzi果树栽培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草莓栽培及育种专家,多次前来东港视察指导,并引入多个意大利草莓新优品种。
雷家军,留日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观赏园艺系主任。兼任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园艺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人事厅职称评定委员会专家评委。主编《中国果树志 草莓卷》、《中国草莓》、《草莓栽培实用技术》、《有机草莓栽培技术》等专著10余部,其中《中国果树志草莓卷》是我国草莓领域的权威著作。
张志宏,博士,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副理事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从事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果树分子生物学学术方向带头人,负责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5105-2002《无公害食品草莓生产技术规程》”。
黄国辉,硕士,辽东学院小浆果研究所所长、辽东学院农学院副院长,园艺专业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常务理事、辽宁(丹东)小浆果产业战略技术联盟理事长,现主要从事果树教学与研究工作。
二、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基本情况
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前身系东港市草莓研究所,2012年11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更名,是全国最大的草莓专业研发机构,以草莓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培训、脱毒种苗生产、草莓保鲜包装技术研发为主,立足辽宁、服务全国,是科技部星火计划单位、国家级技术转移单位、国家级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以及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草莓新品种培育中心。
草莓研究院地址位于东港市长山镇,占地面积55亩,总投资2000万元,集草莓科研培训中心与种苗脱毒组培中心为一体,承担着全省乃至全国草莓科研、技术推广以及脱毒种苗生产供应职责。科研力量雄厚,目前拥有草莓专业科研人员16人,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省、市级引智、科研、推广项目任务20项,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11项和科技进步奖9项。先后引进试验并大面积推广了20余个国内外草莓新优品种,推广30余项先进生产技术,向全社会生产推广上千万株脱毒组培优质种苗。常年与中国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辽东学院等国内相关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项目合作,先后邀请了十几个国家的草莓专家80多人次前来考察指导,在草莓新品种引进与选育、新品种与新技术推广、优质种苗培育与输出、科技指导与培训等方面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新建成的高标准草莓科研示范基地,全面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管理设施,采用立体育苗模式和立体草莓栽培模式,安装自动化监控与管理系统,对草莓生长不同时期实时科学监测、无害化管理,彻底实现温室内温、湿、光、气“四控”管理,为种苗培育和草莓生长提供上佳生态环境。占地近10亩的草莓种质资源圃,收集国内外近200个草莓品种资源,资源圃按照国际标准化建设,全程智能化管理,科学监测,为品种选育、技术研发、师资教学提供基础支撑。
三、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情况
截至2015年6月,辽宁东港草莓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开展科研项目5项,并开展一系列技术培训指导活动,成效显著。主要情况如下:
(一)国内草莓新品种培育项目
该项目于2014年始由工作站与张运涛、张志宏两位专家合作开展,旨在实现国内品种每年10%的递增计划。截止2015年6月,张运涛研究员为工作站引入他亲自培育的京怡香、京承香、京泉香、京桃香等8个草莓新品种,其中引入的新优品种京藏香经在东港地区试验、示范,表现生育期早、高产、抗病、口感好、耐运输等诸多优点,是日光温室极好的替代品种。张运涛研究员已授权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辽宁地区的独家总代理,今后该品种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张志宏教授先后多次带领团队来工作站开展科研工作,引入了秀丽、艳丽、红丽等3个新优品种,其中红丽在延迟栽培中表现极佳,下一步工作站计划着重推广。另外,草莓研究院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依托,在专家的指导下,全面开展草莓新品种培育工作,目前共有12个草莓杂交组合30余个株系进入田间对比试验阶段,有望在明年筛选出研究院自己的草莓新品种。
(二)草莓种质资源圃资源收集及实生苗筛选项目
该项目于2013年由工作站与沈阳农业大学雷家军教授合作开展,工作站在雷教授的指导下,按照国际标准化建设一高标准的草莓种质资源圃,收集国内外近200个草莓品种资源,资源圃全程智能化管理,科学监测,为品种选育、技术研发、师资教学提供基础支撑。
(三)红花草莓新品种引进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项目
该项目于2013年由工作站与沈阳农业大学雷家军教授合作开展,雷教授带领团队共引入35个野生草莓资源、5个红花草莓资源,目前各个品种已经进入区域试验阶段,“红花草莓新品种引进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在2014年被丹东市科技局申请科技立项。
(四)意大利草莓新品种艾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
该项目于2013年由工作站与意大利草莓专家安东尼奥合作开展。安东尼奥专家先后引入艾莎、坎东嘎、希利亚、艾尔巴等5个意大利草莓新品种。艾莎品种经在东港地区早春大拱棚试验、示范,表现抗病、高产、品质佳。下一步计划加大推广力度,尽快制定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确保艾莎品种成功替代早春大拱棚现主栽品种卡尔特一号。
(五)设施草莓立体栽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该项目于2013年由工作站与沈阳农业大学张志宏教授合作开展。全面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管理设施,采用立体育苗模式和立体草莓栽培模式,安装自动化监控与管理系统,对草莓生长不同时期实时科学监测、无害化管理。2014年,“设施草莓立体栽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被辽宁省外专局批准为海外研发团队项目,计划利用4年时间,通过海外研发团队,完成设施草莓立体栽培关键技术研发工作,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进行当中。
(六)院士专家工作站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自建站以来,草莓研究院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依托,大力开展草莓科研与技术培训指导工作。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邀请国外草莓专家学者前来东港讲学指导和技术交流。专家通过现场指导、举办技术讲座、技术交流、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传经送宝、建言献策,为东港草莓产业的高效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5年6月,工作站先后共召开5次大型技术引智成果推广培训会议;组织专家到合隆、北井子、龙王庙等草莓发展重镇举办外国草莓先进技术培训班12场次,免费发放《草莓新优品种介绍》、《东港草莓与科技》、《草莓实用栽培技术》、《有机草莓栽培技术》等技术资料丛书达2000余册,现场接待农民咨询800多人次;契合冬季保护地草莓生产农时,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草莓科技示范村组现场技术指导培训40余次;通过电视、互联网、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体播放、刊发草莓生产新技术26篇(场)次,通过网络视频接待农民咨询问答800多人次。